當下的建築設計與室內設計領域,關於適應性設計理論的探討與實踐日漸增多,一方麵因為其理念的先進性和方法的係統性,另一方麵則體現了人們對現代工業大批量生產因標準化而過於規範化乃至普遍雷同的設計一種反思。辦公家具作為完善建築使用空間的一個人工物質子係統,亦可通過自身構成要素的調節產生適應能力。
當今的辦公家具業沿用的是傳統的工業和商業模式,同質化的產品比比皆是,它已不適應日益個性化的市場。如何在現今工業化生產的基礎條件下,實現公租房裝修裝飾係統的分層次多樣化是研究的著眼點,現針對現代家具的設計、生產和裝配,將家具的適應性設計的原則與方法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1、家具模塊的功能轉換
家具模塊的可互換的基礎是功能家具之間有著某種相同或相近的屬性。常用的屬性是家具的人體工程學尺度。例如,沙發、凳子、茶幾、床、床邊以及一些儲物空間等的高度約為400-450mm。基於這一尺度,可以設計製作一個或一組具有功能可轉換的家具模塊,也就是說,這個或這組模塊的設計,是為幾項不同的功能而創造,而不是為某一項功能。這也是現實使用中多功能家具的可實現基礎。
2、家具模塊或構件的組合變換
單元模塊的組合變換是家具適應性的另一重要達成方式。這種組合變換可以是一個普通單元模塊的簡單重複複製,也可以是如上文所述的具可互換性的家具模塊的組合與轉換,還可能是一組或一個係列的模塊或構件之間的組合變換。這從某種意義上說有點類似於自然界的仿生,不是說複製自然界的生物造型而是借用你其內在規則,即自然界通過複製單體-複製過程中的變異-保留適應環境的變異體這一進化規律。因此,對於現實生活的使用來說,這類組合變換的適應性設計使得家具與空間應對複雜需求的能力更強。
現代辦公家具自身的結構或構造往往具有一定的可調節性。有一類是家具整體的形態和結構可動態變換,比如可套疊家具、可伸縮的家具、可折疊的家具、可轉換坐姿的椅子等。另一類是家具的局部構造和連接金屬件具有可動態調節性。如帶輪子的可移動家具、通過氣動杆裝置具備升降功能的家具等。
當今大部分的家具材質可以方便定製、更換,比如沙發套,其色調的冷暖與材質的軟硬可以隨季節變換和使用者的喜好進行拆換更替。且現代工藝進行表麵裝飾的處理方式豐富多樣,這些都增強了家具對於不同基調、不同風格室內設計的匹配度。
設計觀念正從主體中心主義往生態中心主義發展,適應性設計理論是在這一波思想浪潮衝擊下興起的產物。家具的適應性設計在此背景下蓬勃發展,其在現代集團集約型公租房居室空間中的應用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和廣闊的前景。